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

每週六早上要上課(大人要上班),可是有一堆什麼節的假,

(例如青年節,兒童節,光復節~~)

還有每年這時候的春假,通常為期一週。

現在週休二日,基本上國定假日變少了,春假也沒了,

可是今年清明節在周一,可以連放三天

對孩子們來說,這個假期就是假期,

是輕鬆的,可以自由安排的三天。

然而,清明節不是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嗎?

(沒結婚前,清明節就是掃墓的日子啊)

可是結了婚後,很奇怪,每年只有公婆在掃墓。

(他們不喜歡小孩子去墓園,直到小孩子已變成老孩子,習慣依然)

還有祭祖這件事,每逢大節日

也是公婆拿著牲禮等供品至二伯父家的祖先牌位前拜拜,

總之,家裡沒神明或祖先牌位,

現在二伯父過世了,他的孩子預計把拜拜這件事搬到現居的台中進行,

換言之,如果公婆要拜祖先,

就得到廟裡靈骨塔安個牌位。

他們唯一的兒子,也就是老公已表明,要緬懷祖先,立家譜,不拜拜。

 

嗯,這件事還真是挺傷腦筋的。

理性上,我完全接受老公的觀念,

準備供品"拜拜"要求祖先或神明庇祐,基本上,我覺得是很荒謬的事。

但情感性,這是從小就跟著家人養成的習慣,

當遇廟雙手合什,對神明祈求保佑國泰民安,風調雨順,合境安居樂業時,

我是虔誠的。

同樣的,對著祖先,或是地基主,或是好兄弟,

祈求保佑闔家平安時,我也是虔誠的。

我不相信供品、金銀紙錢的多寡甚或有無,會影響祈願的實現與否,

但我需要與逝世的親人,或是完全沒機會認識的遙遠的祖先(他們的確影響了我的存在啊!)

一個對話的儀式。

重點不在他們能否"收到",

而是我需要~~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in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